(刊於教會公報2006年10月23日~10月29日2852期)
葛理聖(Larry Christenson)在其著作《回到第一格》中,曾提到一則小故事:
前美國路德宗教會主席傅萊德瑞克.蕭茲博士(Dr. Fredrik Schiotz)曾提到一個人說:
「我餓到可以吃掉一隻大象!」
「別傻了!」他的朋友們說:「你如何能吃掉一整隻象呢?」
那人回答道:「一點一點慢慢地………」
葛理聖認為,這正是神使我們成為聖潔的方式:一點一點慢慢地供應我們真理的營養素,以及一些在我們裏面預備空間可以成就基督之聖潔的順服機會。
在我服事團契的過程中,總是費盡心思為了團契增長而做努力,主動積極地邀請、關心那些許久未見和青澀的新面孔,想辦法讓他們感受到團契的溫暖。但在服事的過程中,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:「其實,我並不是不喜歡參加團契,而是因為對團契中某些人的行為舉止看不順眼,才不來團契的。」每次聽到這樣的回答時,都令我感到心灰意冷。但我並非為了那些「沒有好見證的人」而感到難過;令我真正感到難過的是這些「說這些話的人」。
基督徒來到教會,這是「人與上帝」的關係,不是「人與人」的關係,所以不應該抱著「因人而異」的心態來到教會。到教會是為了是敬拜上帝,這是我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旁人無法取代。雖然來到教會也因會結交不少知心的朋友,但是這些都是其次,我們必須把上帝放在首要的位子,先與祂做朋友。
常常在與初次見面的朋友對談時,總會聽到對方這樣說:「原來你是英文系的,那麼英文應該不錯吧!」、「原來你是學電腦的,那電腦應該很強囉!」其實,我心裡總會掠過一個想法:「就是因為不會,所以才要學。」因為我們去學習的,是我們不懂的東西,至於學得精不精,就是看個人的付出了。
在教會、團契裡也是一樣,都是因為我們的不足,才來到教會、受洗成為基督徒,而並非是我們是基督徒,所以就比別人優秀、不會犯錯。在步入教會、宣告主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生命的救主後,才正是一個基督徒學習的開始,在透過日後不斷地讀經、禱告、與親近神,才能越來越活出像主耶穌的樣式。
葛理聖說:「人們對基督徒的一般看法是:他們是(或必須是)聖潔的、有愛心的、良善的。但事實上,基督徒乃是(或必須是)一點點日漸成為聖潔的、有愛心的、良善的。這兩種觀點之間的區別很大。之所以會導致這種失望和沮喪乃是因為對基督徒的生命認識錯誤。人們認為那是一件『是』的事、一件已經達到的事。事實上,他才剛走在成為基督徒的路上而已。基督徒最早的稱呼單單只源於他們是『道的跟隨者』。
基督徒不是一個已經抵達終點的人,而是一個才該要起步與基督同行的人,一個正持續不斷往前行的人。」願我們都能認清自己的基督徒身份,竭力追求與初信的下一步。
留言列表